胃炎,指各种病因所致的胃黏膜炎性变化。其主要表现为黏膜充血、水肿,可伴有渗出物,出血或糜烂,也可伴有黏膜皱襞平坦或消失。胃溃疡是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。该病的形成与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着密切的关系,故称消化性溃疡。
溃疡常呈圆形或椭圆形,直径一般小于2.5 cm,深达黏膜肌层,边缘整齐。溃疡进一步发展时,可累及肌层或浆膜,甚至引起穿孔。当穿破血管时,可导致大量出血。
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有时缺乏特异性。比如都存在的消化道症状有腹痛、嗳气、腹胀、食欲缺乏、恶心、呕吐,甚至呕血和黑便。全身症状可有周身乏力、消瘦、头晕、腰痛等。所以对两者的鉴别最好要借助胃肠道的X线检查或胃镜检查。
凡是胃肠道与酸性胃液接触的任何部位,均可发生溃疡,包括食管下段、胃、十二指肠、胃一空肠吻合口、梅克尔憩室等处。溃疡形成的基本因素是胃液的自身消化作用,故取名为消化性溃疡。因消化性溃疡的好发部位大多在胃(胃小弯和幽门区)和十二指肠,故又称为“胃及十二指肠溃疡”。
胃小弯、幽门区及十二指肠球部的黏膜比较平滑,神经分布丰富,但血液循环较差。这些部位是酸性食物的必经之路,较易遭受机械性损伤,胃酸和胃蛋白酶容易在这些部位停滞,因此溃疡容易在这些部位发生。
胃炎与胃溃疡之间的关系,医学界存在不同看法,但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,慢性胃炎是胃溃疡的发病因素之一。胃溃疡大多发生在原有慢性胃炎的部位,胃溃疡与慢性胃炎同时存在。胃溃疡的发生与慢性胃炎对胃黏膜屏障破坏有关,黏膜屏障破坏后可导致胃腔内氢离子向胃黏膜内反弥散,使胃黏膜细胞损害,从而溃疡形成。
今日热点:上一篇:细察病兆提早体检!
下一篇:可以进行自测的酸碱体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