遇到孩子得病,特别是感冒、发烧后,很多家长期望通过静脉输液能够早些治愈孩子的疾病。那么静脉输液真的能缩短感冒、发烧的过程吗?静脉输液到底能够解决怎样的问题?
输液本身存在弊端
不是所有感冒发烧都要输液,输液本身存在弊端,如果病人都要输液,过多的病人挤在一起,容易导致病人交叉感染,可能使病情加重。经常输液也会带来药物反应,每次感冒都输液、吃抗生素,细菌的耐药性增强,输液的效果会降低。有些情况不一定要输液,但在家长的强烈要求下,只好为病人输液;按照我个人的用药经验,只有10~20%的感冒儿童需要输液。儿童不可多用抗生素,尤其是在感冒前期的2~3天内,医生会根据病人的情况开一些中成药、口服液之类的药。
医务人员提醒一些因没有做好防范措施而让孩子患上感冒的家长,切不可贪图一时的治疗效果,急于求成,而要求给孩子输液。中医院主任医师周医师说,一些家长看不得孩子感冒时哭闹的难受状,便要求医师给孩子打点滴,以加速治疗进程,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。她表示,输液的药量相对更大一些,而且不经胃肠道吸收直接进入血液,效果可能更明显。但一旦惯于了这种输液习惯,以后一感冒就得输液,长此以往,输液也难以达到治疗效果。而且孩子的肾脏功能发育还不完全,长期输液对肾脏还可以造成伤害。医师建议孩子感冒做好采用食疗或者药物治疗。
输液出现容易出现输液反应
案例:
4月的一天,张科长的两岁儿子鹏鹏感冒了,晚上发起了高烧。由于他家离医院较远,而且上次鹏鹏感冒发烧时打了点滴后很快就好转了,加之张夫人学过急救,夫妇俩觉得这次依样画葫芦就行了,于是决定给鹏鹏在家里打点滴。他们翻出上次到儿童医院看病的病历,到附近小诊所买了输液的药品,给鹏鹏挂上了点滴。但就在快滴完时,鹏鹏突然出现畏寒,继而热度更高,讲胡话,夫妇俩吓呆了,赶紧打车送到医院。医生诊断为输液反应,经紧急抢救后才得以脱险。
医生点评:输液如同用药,人体有时也会发生不良反应,即输液反应。据统计,最常见的输液反应为发热,占80%以上。
一般认为,输液反应的基本特征如下:
1.在输液过程中,病儿突然出现畏寒或寒战,数分钟后开始发热,体温迅速上升至39~41℃或更高;
2.一般多发生在输液后30~60分钟内,滴入液体100毫升~250毫升时;
3.通常在停止输液后数小时,或使用镇静、脱敏药后,畏寒或寒战现象消失,体温能较快恢复正常。一旦出现输液反应,应立即减慢输液速度或停止输液;注射非那根,严重者(发生休克)须静脉注射地塞米松,并予以吸氧及抗休克治疗;若病情严重仍须输液,应及时更换输液管、药物及液体。
输液治病观念需要改观
纵观全球,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对输液都有严格的规定,不会随便给病人输液。事实上,多数疾病都可通过吃药治愈,不需要输液。
医学界公认,用药时能口服的不选择肌肉注射,能肌肉注射的不选择静脉输液。这一用药原则是在大量循证医学证据的支持下形成的,但公众未必都清楚。
为什么要强调这样的原则,有两个主要原因:
一是在这三种用药方式中,口服用药不良反应最轻、最慢,因此也最安全,还可防止交叉感染,减少病人输液时的疼痛,减少抗药性。静脉输液是把药物直接输入血液,不良反应最猛也最快,有的几分钟内就可置人于死地。特别是一些基层医院、个体诊所,由于缺乏抢救设施,医务人员的抢救知识也不足,一旦出事很难逆转。
二是这三种用药方式的成本差别较大,输液成本最高,特别是抗生素输液费用,往往比口服药高出很多。
39健康网( www.39.net)专稿,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。
上一篇:小儿感冒的食疗方法介绍
下一篇:妈妈对宝宝感冒的认知错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