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健康科普 >

知名游戏博主离世,尿毒症盯上年轻人,这些习惯要避免

时间:2025-04-11 11:45

  近日,游戏博主“Dota牛蛙”(原名罗磊)因高血压导致尿毒症去世,年仅38岁。他的家人在其账号上发布了这一消息。

  据了解,“Dota牛蛙”生前患尿毒症,已透析5年,他一直在网上发布短视频分享自己与病魔抗争的日常。

  2024年3月,他表示自己被病痛折磨已经瘦了25斤。今年以来,他多次接受透析治疗,曾经历多次呼吸困难的情况。

  尿毒症为何盯上年轻人?

  在很多人看来,尿毒症似乎是一种与老年人相关的疾病,离年轻人很遥远。然而,近年来,尿毒症的发病呈现出明显的年轻化趋势。有些年轻人在身体出现不适后,第一次去医院看病,就被诊断为尿毒症。

 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肾病科原主任医师黄晓晔2024年在个人公号刊文介绍,很多年轻人早期肾病没有明显的症状,一旦出现严重的症状,可能后果不堪设想。这些诱因可能与熬夜、劳累、血压增高等有关,再加上没有及时干预早期肾病,最终导致了尿毒症的发生。

  北京协和医院肾内科副主任秦岩曾在健康时报刊文介绍,慢性肾病的特点之一就是起病隐匿,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,缺少特征性,即使已有轻中度肾功能损害时仍然可以无任何症状,甚至有的患者到了尿毒症阶段仍然没有感觉不舒服,因此肾病有时被称为“沉默的杀手”,这和肾脏本身的结构及其强大的代偿功能有关。

  人体有两个肾脏,每一个肾脏由100万个肾单位组成。正常情况下,双肾“各出一半工”就能满足全身各脏器的代谢需求,而当遇到剧烈运动、妊娠、手术及疾病等状态时,肾脏就表现出更多的“担当”。因此,当肾功能下降初期,往往不会有明显的不适表现。

  5个日常习惯正伤害你的肾

  广东省中医院透析科护士长罗仕妙在刊文介绍,生活中,有些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堪比尿毒症的“踏板”,会对肾脏产生不利影响。

  习惯一:总是憋尿

  能憋尿并不是什么“高超技能”,尿液在膀胱里储存时间过久,很容易繁殖细菌,引起尿路感染、肾盂肾炎等肾脏疾病。这些疾病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和控制,长此以往,肾脏反复感染,可能会发展为尿毒症。

  习惯二:长期熬夜

  虽然肾脏会24小时维持人体运作,但它晚上的运作效率会比白天低,肾脏血流量到了晚上,会减少一半。熬夜则会导致肾脏的“生物钟”紊乱,使肾脏无法得到足够的休息,长期下来容易导致肾脏受损。

  习惯三:过度疲劳

  过度劳累是诱发肾脏疾病的原因之一。过度疲劳,加上压力大、精神紧张,会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,身体各个器官包括肾脏都容易反复受到病毒和细菌的侵犯,发生肾脏损害,增加患尿毒症的风险。

  习惯四:盲目用药

  俗话说“是药三分毒”,滥用药物引起的肾功能损害屡见不鲜。部分抗生素、止痛药、含马兜铃酸的中药等都可能会损伤肾脏,服用时一定要遵医嘱。日常生活中,不要轻易相信一些偏方、土方,这类药安全性无法保证,更容易增加肾脏负担,对肾脏造成损害。

  习惯五:不良饮食

  高盐、高糖、高脂的饮食结构会增加肾脏的功能负担,不仅容易导致肥胖、高血压等慢性疾病,严重还会损害肾脏功能。

  3个检查不能忽视

  浙江省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肾内科主任任中杰主任医师介绍,尿常规、血清肌酐指标和肾脏B超是反映肾脏是否健康的晴雨表。通过这些检查,其实就能发现大部分的肾脏病变。

  不过,早期肾病可能没有任何的表现,可以不疼、不痒。如果出现以下表现,需要及时就医。

  肾脏的6个“报警信号”

  1.身上浮肿

 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唐雯2022年在医院公号刊文介绍,肾脏发生损伤的时候,会出现一些异常,比如出现浮肿,包括腿的浮肿、面部的浮肿。

  2.尿色变了

  出现尿的颜色改变,特别是浓茶色、发红的尿液;出现排尿困难、尿频等表现。

  3.疲乏无力

  严重肾脏病会出现无力、疲乏、恶心、呕吐、不想吃饭等表现,如果影响了心脏,还会导致呼吸困难等。

  4.尿有泡沫

  北京老年医院肾内科住院医师田晓英2024年在健康时报刊文介绍,尿中蛋白、尿糖增多时可出现泡沫尿。如果尿液表面漂浮着一层细小泡沫且不易消散,应警惕蛋白尿;如果泡沫较大,警惕是否尿糖升高。

  正常尿液为澄清的淡黄色,当尿液变成洗肉水、浓茶色、酱油色、淘米水样时,都需及时就诊。

  5.起夜多次

  尿量无论是增多还是减少,都应该考虑与肾脏疾病相关。正常人夜间一般不排尿,如果夜间起夜超过3次,特别是年轻人夜尿次数增多,都可能是肾脏病的早期信号。及时就医,避免进展到尿毒症的阶段。

  6.皮肤瘙痒

  武汉协和医院肾内科副主任医师汤荟在医院公号刊文介绍,终末期的肾病患者,由于体内的尿素不能经尿液排出,会通过皮肤排泄,由此刺激皮肤;另外,身体内积累的毒素会导致周围神经病变,也会引起皮肤瘙痒。

标签:尿毒症坏习惯

推荐阅读
在线咨询
拨打电话